降准以后,刚需又哭了

深悦会 2018-10-08 23:35:1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央行公布降准通知,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%,共计释放资金大约7500亿人民币。 这是国庆期间较大的一个热点了,这么多年了,货币就是春药,总是在不行了就拿出来灌。 前三十年的中国青春年少血气方刚,吃点春药可以良好助兴,但现在已是油腻中年男了,春药依旧可以长雄风,但是吃多了,难免会出现各种副作

央行公布降准通知,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%,共计释放资金大约7500亿人民币。

这是国庆期间较大的一个热点了,这么多年了,货币就是春药,总是在不行了就拿出来灌。

    

前三十年的中国青春年少血气方刚,吃点春药可以良好助兴,但现在已是油腻中年男了,春药依旧可以长雄风,但是吃多了,难免会出现各种副作用,越到后面副作用就越来越明显,效果越来越弱,反应也越来越迟钝。

   

习惯这玩意儿,有时候不仅仅只会成自然,还会成瘾。

    

国家一直喊着的“宽松”似乎就成了瘾,每个三四年就会犯一次,一犯就要找央行求解药,让水龙头再拧开一次,水再放大一点。

关于降准这个问题,深悦会已经写了起码不下五篇文章了,该说的都已经说得很明白了,今日就发一篇旧文吧,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啊。 

01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

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,但太过久远的历史咱们既往不咎,单看2008到2018这十年,我们就经历了四次放水。 

    

排名前列次,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,央行5次降息4次降准。

    

第二次,2011年欧债危机之后,央行2次降息3次降准。

    

第三次是2014年经济逼近7%之后,央行少有的6次降准6次降息。

    

到了2018年,我们似乎又要经历相同的故事,有心者可有看看前三次放水的周期规律,就会发现,水龙头一旦决定拧开,不可能仅仅就是一次性,它会打出各种套路组合拳。

最近的2014年那一波放水是这样的周期:4月定向降准——9月全面宽松——11月降息,整个灌漫周期是半年左右。

    

而现在的2018年的周期,理一理,目前是这样的:4月定向降准——7月一碗5020的麻辣粉毫不掩饰的端了上来,到了十月,又来一波7500亿的放水,

    

单看前面的进程,跟2014年上半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,只不过全面宽松来得比14年更早一些。

    

嗯,如果中国还存在周期规律的话。

那么,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就是:

全面降准降息,直到房地产,财政,金融全面放松,上一波从定向降准到降息周期是半年,但这次的大环境,泡沫程度,都已经今非昔比,可能会放得慢一些,但特别不会迟到。 

    

过去一年多,大佬们步履坚定,一心去杠杆挤泡沫,虽然结果没有达到预期,但至少和克里斯吴的粉丝说的那样,已经很上进很努力很skr,态度值得肯定。 

    

但,如果现在转向货币和信用的双宽松,那么之前努力的去杠杆挤泡沫,就可以直接从作用力不大的有用功,变成无用功了。

    

鱼与熊掌,自古不可兼得,但央妈呢,没风的时候就松,起风了就收。

他就在这松松收收之间走入了魔怔,而且来来去去就只有一招,永远都放水与不放水里头琢磨,没想过,或者说不愿意去想创造其他招数。 

    

而且,心中杀伐之意也远远不够,不果决。 

    

货币紧缩是行百里半九十,放了水也是细水长流,从来没有考虑过不破不立,破而后立。

    

造成的后果,就是上一轮货币宽松的伤疤还没好,就已经忘了疼,继而在伤疤上又捅一刀,反反复复,乐此不疲。

而历史却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,货币宽松特别不是起死回生的 全能神药,而是药效越来越短的止疼虎皮膏药。 

至于货币宽松带来的弊端。

    

深悦会推荐看看管清友写的一篇文章,虽然我本人对于4月份管清友“别嫌房价贵”的各种言论表示了严重的谴责,但是在这次货币宽松的问题上,深表赞同。

总结其观点大概如下:货币宽松不仅不能有效刺激实体,还可能重燃资产泡沫,导致经济向虚,会带来金融风险,加大整个社会的财富差距。

    

弊,远大于利。 

02

货币如激素,GDP是个头

管清友打了个特形象生动的比喻:货币就像激素,而GDP是人的个头。 

    

前三十年中国年轻的时候,人口红利期打激素可以长个,现在青春期已过,进入人口老龄化,激素只会让人虚胖。

    

深悦会用自己的语言,将管老师文章精华总结一下,大概如下。 

    

管清友给出了几组组数据,然后通过数据出结论,让大家明白过去三次货币宽松都产生了什么后果: 

排名前列组数据:

        

2008年排名前列轮宽松,两个季度见效,GDP从6.4%反弹到12.2%,反弹5.8个百分点,持续4个季度。

    

2011年第二轮宽松,5个季度见效,GDP从7.5%反弹到8.1%,反弹0.6个百分点,持续2个季度。

    

2014年上一轮宽松,8个季度才见效,GDP只从6.7%反弹到6.9%,反弹0.2个百分点,持续2个季度。    

管老师结论:从这三组数据来看,同样是放水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口红利的逐渐吃完,效果几乎是等数下降,已经越来越差,中国经济缺的是改革和创新,而不是货币,仅靠放水并不能创造实体财富,只会带来虚拟的价格幻象,如果再宽松,见效时间会更长、反弹幅度会更弱、持续时间会更短。

    

管老师说: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,眼下金融风险的确越来越多,这也是很多人支持宽松的原因。

但是,货币宽松可能会重燃资产泡沫,导致经济脱实向虚。

大家别忘了,这些风险是怎么来的?

    

从2014年宽松到2016年底收紧,所有资产都被炒了一遍。

2014年是债券。

2015年是股票。

2016年是商品和地产。

金融的过度繁荣让实体企业无心恋战,甚至,上市公司拿股东的钱来搞理财也屡见不鲜。

    

2017年上市公司持有的理财产品超过1万亿,而五年前这个数字不到100亿。

    

更危险的是,货币宽松带来的牛市很大程度上,全都是泡沫,只是一刹那的花火,一旦泡沫破裂,就会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。

    

2015年的股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金融危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。

以至于2016年政治局会议上直接点名“抑制资产泡沫”,但是两年过去了,要完成这个任务依旧死遥遥无期,商品和房地产都已经达到了高位,而且没有较高只有更高,就连说出这些的管清友都说现在不买,未来10-20年更加买不起。

    

归根到底,实体经济已经承载不了这么大剂量的流动性,一旦放松,很可能又是脱实向虚,鸡犬升天。

 

过去可以用货币宽松来稳杠杆,逻辑是货币宽松-实体复苏-企业利润改善-偿还债务,但现在货币宽松只会进一步恶化杠杆,因为单位债务创造的GDP越来越少。

    

举个例子:

你借给企业100元,利息是8%,如果他能赚10元,那加杠杆就没有问题,但如果他只能赚1元甚至还亏损,你放的这些钱就只能拖延续命,而且续命的成本会越来越高,一年还不上利息就会变成108,再还不上就继续累积。

    

对企业来说,杠杆风险会越来越大,对经济来说,银行坏账必然增加,直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。

有人说货币宽松可以去杠杆,但过去十年的现实告诉我们,这是不可能的。

管老师的第二组数据: 

2008年以后,全社会杠杆率只有170%。

    

2008年宽松后,上升到190%左右。

    

2011年宽松后上升到210%左右。

    

2014年这一轮宽松后较高达到249%。

    

管老师正确结论:每一次的宽松,都会让杠杆上一个台阶!

    

全球主要国家关于杠杆率这个数字,全部都维持在100-120%左右。

较高的日本也只有200%,2016年货币政策收紧以来,去杠杆立竿见影,杠杆率立刻从249%降到238%,2017年虽然又有所上升,但并未超过前期高点,如果2018年再次宽松,全社会杠杆率超过前期高点,也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货币一旦宽松,会导致财产性收入远远跑赢劳动性收入,加大贫富差距。

03

十字路口,向左还是向右?

以上就是管老师文章中的精华,看过之后,颇有豁然开朗的意味,作为一个地产号,还是稍微谈谈央妈放水对楼市的影响吧。

在之前很多人都抱有这个观点:货币政策,无论是松还是紧从来都不是针对楼市,所以对楼市没啥影响。

    

这怎么可能?

西海岸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,东方蓬莱岛上的神仙都得感受到震动。

货币政策的确是不针对房地产,但是这么多流动资金流入市场,肯定会渗透进房地产领域,这对于八仙过海各有神通的开发商而言,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毫无疑问的大利好。 

但,对原本就人生艰难刚需来说,就很不友好了。 

 

货币宽松之时,金融跑的比实体快,泡沫跑的比工资快。

    

谁有资产,过去揣兜里的银子越多,荷包就会越来越鼓,也就是俗称的强者恒强富者恒富,收入,或者阶级的差距会因此越拉越大。

如果在2014年的时候买了一套北上广深的房子,财富早已经翻了几番,而努力工作的人,工资再涨也又怎么样?从五千涨到两万,那时候付不起首付,现在更付不起了,往后自然也越来越难,清北学位比不上清北一套学区房,这不是笑话,而是赤裸裸的黑色现实。

    

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刚需人口,觉得买不起房的原因。

能力提升,工资翻倍,也没什么用,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跑赢印钞机。

 

管老师说:货币宽松,从来都不应该成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,经济的发展,也从来都不应该靠放水灌溉泡沫来推动。

不得不说,这篇文章和这个结论,让我对管老师屁股不正的看法大为改观,说刮目相看也不为过。

中国的经济发展,真正需要的,就是改革和创新。

要是放到游戏中来说,货币宽松顶多只能提供视野的功能性辅助位,而不是打野刺客炮台法师之类的输出Carry位,它配合改革,激活经济,让实体主导经济,而不是房地产,别用错误的东西去解决错误的东西,别用宽松去应对过去宽松遗留的问题。

    

拔苗助长的结果从来都只有一个,苗远未长成参天大树之前,就死了。

     

回归本源,加快自身的改革和转型,才是王道。

    

最后,我突然想起电影《闻香识女人》当中的一句台词:

如今,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,我当然知道哪条路是对的,但我从来不走,为什么?因为正确的路,真他妈的太苦了!

    

我们看正版的《西游记》《三国演义》啥的,作者总会用一句诗来收尾。

    

深悦会也可以哇,正是:

太苦何苦为?

印钞轻松多!

紧,刚需苦。

松,刚需苦。

此处,插播一条广告:

深悦会APP正式上线啦

这是一款有趣好玩,探索未来人居生活的APP

有达摩祖师、扫地僧、姑苏慕容这样的用户

有小米华为海尔方太这样的巨头

有万科融创这样追求智慧社区+美好生活企业

有美女、机器人、和脑洞大开的黑科技

有一群好玩的人,和一批爆款的智能小商品

深悦会创业5周年,精彩活动回馈广大悦友

好汉女侠们

戳左下角,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深悦会APP

感谢有你,一路同行

 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